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生活 >

为何亚洲人更想当“凤尾”?外媒:或文化使然

2017-07-31 09:51:55 08:45 来源:解放日报 

为何亚洲人更想当“凤尾”而非“鸡头” ?

为什么亚洲人更倾向于在精英大学里苦苦追赶,而不是在普通大学当尖子生?近日,《大西洋月刊》网站援引一份最新研究,试图找出答案。文章编译如下:

东亚与欧美文化有差异

中国有句俗语,“宁做鸡头,不做凤尾”。无独有偶,与之类似的版本存在于不同文化之中。日本人常说,做沙丁鱼头,好过鲸鱼尾巴。欧美人常说,在小池塘里做大青蛙,要好过在大池塘里做小青蛙。

然而,近日一篇发表在美国《社会心理和人格科学》期刊上的报告,却试图解释为什么有人偏偏“宁做凤尾,不做鸡头”(宁愿做哈佛的差生,也不做美国东北大学的尖子)?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假设文化背景发挥着巨大作用的情况下,将东亚人和欧美人进行比较。他们的分析证实,前者更倾向于“在大池塘里当小青蛙”。

这一结论并不令人惊讶,因为人们对东亚文化和欧美文化之间的差异早有共识。亚洲人更重视集体观念,更崇尚谦恭,更倾向于基于共同利益而不是个人利益做决定。而他们的白人对手却是不折不扣的个人主义者,通过与同龄人竞争来自我提升,并基于个人野心做出决定。

遇到一种“面子”文化

主导这次研究的密歇根大学社会心理学研究生吴凯迪说,东亚文化并不仅仅是集体主义,他们还会遇到一种“面子”文化。“在这种文化里,重要的并不仅仅是你知道你做得很好,让别人——路上的陌生人、你的亲戚、花5分钟浏览你简历的雇主知道你名校毕业、出身很好也很重要。你的价值评估取决于别人对你的看法。”

吴凯迪和她的团队在这组分析中进行了三项研究。第一项研究,随机询问密歇根大学学生,他们愿意做“小池塘里的大青蛙”,还是相反。结果,约75%东亚受访者(大部分生在美国或者从小移民美国)说他们愿意做“大池子里的小青蛙”,在欧美学生中这个比例为59%。第二项研究,调查人员询问了身在亚洲(东亚)的成年人,愿意以后进生身份就读一所排名世界前10的大学,还是以尖子生身份就读一所排名前100的大学?愿意以“菜鸟”身份入职一所顶级公司,还是以“高手”身份入职一家相对一般的公司?调查结果正好印证了第一项研究:58%的受访者更偏好排名前10的学校,29%的受访者偏好全球10强企业; 这两个比例在欧美受访者中分别是27%和14%。第三项研究试图了解文化差异背后的动机,研究结果却与研究人员的直觉恰恰相反。他们观察受访者喜欢与别人比较的程度,以此来衡量人们的“青蛙—池塘”偏好:受访者越喜欢与别人比,就越可能想做“小池塘里的大青蛙”。有趣的是,报告显示,亚洲成年人反而比美国白人更热衷于社会团体内部的比较。

吴凯迪说,东亚人之所以宁愿放弃一枝独秀而更倾向于知名学府,并不是因为他们更有集体观念,更想保持和谐、融入集体、成为“大池塘”的一部分。研究显示,原因可能在于他们对于个人成功的定义——追求声誉,把成功更多地定义在读了什么大学,而不是学业成绩是否更优异。

选择“大池塘”还值得吗

吴凯迪认为,“在大池塘里做小青蛙”的确有好处,尤其是在学术方面。一些研究表明,全球排名前10的大学里产生的终身教授的人数约为排名前20大学的三倍,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拥有一个精英学者的社会网络能够吸引更多精英汇聚于此。一些研究还表明,对于少数族裔和低收入家庭学生来说,“大池塘”可能是一个更有利的选择,因为他们可以获得更多资源、建立更广联系。

但是,大池塘也可能是把双刃剑。在过去十年中,美国的国际学生人数增长了85%,其中大多数来自亚洲。在进入“大池塘”的竞争中,许多学生因为成功的压力而紧张,有的甚至因为过度疲劳而生病或是动了作弊的歪脑筋。

与此同时,自1980年以来,《财富》杂志排行前100位公司高管中,毕业于常春藤盟校的人数比例正在下降,而毕业于美国公立大学的人数比例正在上升。盖洛普公司2014年一项针对3万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名牌大学学历与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幸福没啥关系。

吴凯迪说,当周围已是“小池塘里的大青蛙照样能成功”的文化环境时,人们继续选择“舍近求远”还值得吗? (安峥 编译)

关键词: 凤尾 亚洲人 更想

相关内容